央广网郑州1月18日消息(记者 夏莎)“安阳除了甲骨文、红旗渠,还有一张名片——‘一座会飞的城市’。”1月18日,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“代表通道”上,河南省人大代表、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雷文利讲述了她的三个目标。
河南省人大代表雷文利在“代表通道”上讲述了她的三个目标(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)
雷文利说,第一个目标是安阳奋力打造最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。她给大家分享了一个“图纸变飞机”的故事。她说,这个飞机是一架应急通讯无人机,它不仅是他们园区众多企业智慧的结晶,同时,也是他们心目中的“救援英雄”。这架飞机从用户需求的梳理到图纸设计,从零部件生产到核心发动机制造,从整机装配再到飞行测试,都是在他们无人机产业园完成的,90%的零部件都是安阳制造。它曾在海南“摩羯”、广东韶关等地抢险救援中,为数千名受灾群众打通了应急通信的“生命线”。
安阳奋力打造最强的低空领域创新平台,是雷文利的第二个目标。2024年,河南省唯一一家聚焦通航及无人机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的省实验室——蓝天实验室挂牌成立。“我作为科技工作者,有幸见证了实验室从无到有,从0到1的突破。”雷文利动情地说,实验室围绕三大研究方向,建设五大科研中心,凝练12项科研课题,组建12个PI团队,初步形成了“院士领衔,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”为核心的科研团队,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,推动产业落地,助力成果转化。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,不到一年时间,吸引40多家无人机企业入驻园区。此外,安阳还依托招才引智平台,为实验室和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200多人。
“喝着无人机配送的奶茶,看着无人机带来的飞行表演,领略着‘洹河夜游’的古都魅力。无人机正走进我们的生活。”雷文利说,第三个目标是,安阳奋力打造最丰富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。这两年,他们“修天路”“布天网”,将低空经济发展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通过划航线,让无人机能“飞得起来、飞得稳定”;通过搭平台,让无人机能“看得见、管得住”。
低空经济要想飞得好,还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。对此,雷文利建议政府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,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金融体系,“有了这些保障,低空经济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蓝天上,才能飞得更稳、更高、更远。”